《笔记》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时光流逝中情感的沉淀与生命的印记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泛黄纸页”“褪色字迹”等意象,构建出记忆的实体化载体,将抽象的时间流逝转化为可触摸的具象存在。钢笔与墨水的隐喻暗示着书写者用生命经验作为墨水,在时间长卷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,那些晕染开来的笔迹恰如人生中无法精准掌控的偶然与遗憾。副歌部分“被风翻动的章节”与“折角的页码”形成动态的生命图景,暗示命运不可控的翻阅与人主动标记的重要时刻之间的张力关系。歌词通过书写工具的演变——从羽毛笔到电子屏——揭示记忆载体虽在更迭,但人类对留存情感的执着始终未变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“橡皮擦屑”的描写,这些被丢弃的修改痕迹恰恰成为最真实的生命注脚,比最终定稿的文字更能展现思想的轨迹。结尾处“未完待续”的开放式结构,将个人笔记升华为永恒的生命书写,每个瞬间都既是过往的总结又是未来的伏笔,在时光的线性流动中构建出螺旋上升的认知轨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