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卡比巴拉的海》以诗意而隐晦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超现实的海洋图景,歌词中暗涌的意象群构成多重解读空间。海水被赋予"玻璃质地的皮肤"这般矛盾修辞,既呈现澄澈易碎的视觉印象,又隐喻现代人际关系中脆弱而透明的边界感。反复出现的"溺亡者长出珊瑚手指"意象,将死亡转化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形式,暗示创伤记忆会以新的形态重组再生。歌词中"盐粒在眼眶结晶"的生理化描写,巧妙将海洋元素与人类情感通感联结,使自然现象成为内心痛感的物质载体。那些"沉船在云端航行"的荒诞画面,实则构建出记忆迷宫的拓扑结构,过往伤痕如同幽灵船穿梭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。全篇通过海洋生态系统的微观特写,完成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象征性转译:我们既是自己的溺水者,也是他人的救生艇。看似支离破碎的意象拼贴,最终在"所有沉默都变成气泡"的终极想象中达成和解——语言无法承载的,终将归还给永恒的缄默之海。这种非线性叙事策略,恰恰准确复现了记忆本身的非逻辑性流动特征。